格力反指美的投标造假:发票信息不一致、参数不符合标准
记者 | 陆柯言
格力参与中国移动招标被疑造假一事仍在持续发酵。
7月6日,格力电器官微发布题为《在移动招标项目中,谁在弄虚作假?》的文章,直指重庆美的在同一个招标项目中出现两项“造假”行为。
第一,在中国移动发布的“高压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产品供应商信息核查”相关信息公示中,重庆美的发票信息不一致。
图1中“供应商认证信息申报表―表7.4大陆数据中心业绩明细表”,序号6,业主名称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”,在“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询系统”查询,显示“无此发票”。
图1
在“国家税务总局重庆电子税务局”查询,显示该发票的购买方为“重庆信航兰堡建材有限公司”,发票发售日期是2017年8月16日,与图1中供应商认证信息申报表中信息不符合。
图2
图3
第二,重庆美的相关技术参数不符合招标标准。
中国移动招标“2017―2018年高压离心式冷水机组集中采购项目”时,根据公开资料,重庆美的AHRI实验室最大冷量认证为2200RT,不能覆盖投标冷量2500RT。
截至2020年2月26日,在AHRI官网上没有显示 “2017―2018年高压离心式冷水机组集中采购项目”重庆美的试验台证书,直到2020年3月31日再次查询后才发现重庆美的增补3000RT测试台证书。
格力质疑称,上述问题,招标者在投标申请资料审核中应该提早发现,格力也曾就相关问题多次向中国移动反馈,但美的仍屡次且唯一中标。
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前,针对格力的连环质疑,美的尚未给出回复。
此事最早可追溯至6月初。6月1日,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布的《关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负面行为处理结果的公告》,指出格力在招标项目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;7月2日,陆续开始有媒体报道此事;7月4日,格力官方回应称,所谓的负面行为系申报材料整理失误,与产品质量无关。
6月1日的公告,在时隔一个月之后才开始大面积发酵,这的确有违常理。格力一度质疑“广东某同行”企业利用此事恶意诽谤攻击。由于该招标项目只有格力及美的两家企业参与竞标,且后者在格力被处罚后中标全部份额,业内普遍猜测“同行企业”为美的。
据《第一财经新闻》报道,格力被取消中标资格系竞争对手举报,而为了获得合同,相关候选人都举报了对方。
格力和美的互相举报,在业内看来并不稀奇。据极点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,自2007年以来,双方围绕技术专利、商标等发起的互诉案有10余件,诉讼聚焦知识产权侵权,累计索赔金额近亿元,互有胜负。
两家企业再次陷入拉扯,或与空调行业当前低迷的行情有关。国内空调市场增量空间不断萎缩,这对美的与格力两大白电巨头都是不小的冲击。
近年来,中央空调市场下滑趋势明显。《机电信息・中央空调市场》监测的数据显示,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、房地产挤出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,2019年中国中央空调行业首次出现年度性负增长,整体销量同比下滑3.61%。
而受到疫情影响,今年上半年,全国范围内的中央空调专卖店都遭遇关门打击。2020年一季度,全国中央空调市场同比下滑53.7%,创下十多年来最大跌幅。
家用空调市场同样不乐观。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0年一季度,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量规模为477万套,同比下降51.3%;零售额规模为138亿元,同比下降61.4%。奥维云网预测,2020年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额降幅为21.1%。
在空调行业,格力一直占据市场份额头筹,但综合几大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近两个月的空调内销数据来看,美的已有赶超格力之势。
家电分析师刘步尘认为,美的的造假行为并不能证明格力的“清白”,只要格力列出的信息为真,那就证明这两家企业均有造假行为,有必要及时向社会各界作出回应。但他也认为,同行之间的举报和口水仗并不是一件坏事,它可以在行业中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。
-
来自四川省乐山市的网友:
厉害
-
来自陕西省商洛市的网友:
见识了!
-
来自海南省三亚市的网友:
说的好
-
来自江苏省东台市的网友:
赞
-
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网友:
顶一下!!!
-
来自青海省德令哈市的网友:
棒棒哒
-
来自福建省长乐市的网友:
来看了看
-
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网友:
哈哈 写的 非常棒
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